《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数概念,思维逻辑能力正逐步发展,运用数学来解决和处理实际生活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也至关重要。因此,为了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省实验幼儿园大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思维,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同家长们开展了一场有意义的“今日我当家”主题教育活动——认识钱币,文明购物。
此次活动包括三部分——超市购物、分享交流、区域情景再现。
第一部分,超市购物
活动得到了家长的积极响应,家长们利用周末时间和孩子一起走进超市。超市购物对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但自己挑选商品、自己结账还是头一回,从家长的反馈信息中能发现,孩子对此充满了好奇和兴奋。购物前,孩子跟家长们一起做计划,把家里需要的东西列成清单,做预算(大约花费)。在超市选购商品时,孩子根据清单找商品,家长提醒孩子注意商品的价格,让孩子自己与收银员交流、买单。
这一过程,锻炼了孩子们按计划行事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
第二部分,分享交流
在幼儿园分享活动中发现,孩子们很自豪的讲述自己在超市采购的经历。陈毅豪第一个抢着举手:“老师,我买的酸奶,有好几种口味的呢!”小石头开心的告诉大家:“我都学会挑木耳了呐!”孟星雅向大家介绍:“家里需要牙刷和牛奶。”再看看她手里拿的冰激凌,我们不禁笑了起来……孩子们毕竟没有成熟的思维和自制力,选购的都是琳琅满目的“零嘴儿”,果冻、酸奶、薯条、棒棒糖……早就把清单和预算的事抛到脑后。虽然,很多已经完全超支,但孩子们却从中发现了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体验到了自主购物,解决问题的乐趣。
在经过师生的共同讨论交流后,孩子们认识了钱币,也了解了关于超市及商品的一些基本知识:商品分类摆放、商品生产日期、价格等。同时,知道了购物时商品要轻拿轻放,整齐摆好、安静排队付款等,知道了做一个文明小顾客应遵守的礼仪规则。
第三部分,区域情景再现“宝贝超市”
为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理解钱币,大家决定自己开超市。
第一步:收拾小橱子做超市货架,选好物品,给物品标价。
第二步:给超市起名字————“宝贝超市”、制作“收银台”。
第三步:学习数字1、2,剪纸,制作钱币。
半个小时后,大家的“宝贝超市”就热热闹闹的开张了。
进入超市,孩子们仔细地观看物品的价格,精打细算,“服务员”(吴老师扮演)不时为孩子们介绍物品的名称、用途,讲解购物流程。在遇到购买困难时,老师们鼓励孩子大方自信地和“服务员”表达交流,通过询问、互助等方式自行解决遇到的问题。
“你好,这本书多少钱?”“这个玩具才3块钱呀!”……短短5分钟,“超市”就被十几个孩子“炸开了锅”,孩子们纷纷奔向自己的所需品,忙得不亦乐乎,快乐地体验着独立购物的乐趣。超市那头嘟嘟小朋友悄悄地跟好朋友说着:“你先买吧,你先来的,我排在后面。”超市这边,郭姝涵和林子涵在计算自己是否有足够的钱购买“布娃娃”时,发生了有趣的辩论:林子涵拿了四张一元,郭姝涵拿了两张两元,他们在争辩着谁拿的钱才是真正的四块,当他们无法确定时,“收银员”(崔老师扮演)通过数钱的方法教会了他们四张一元和两张两元都是四元的道理,告诉他们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瞧,在超市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孩子们有序地进行购物,排队结账。不一会功夫,货架上的商品就抢购一空!回到座位上,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自己“辛辛苦苦”买到的商品,兴奋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
通过超市的模拟再现,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对“数”和钱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也体现了我们的教育理念:“在玩中学,在做中学”。
本次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走进社会课堂,不仅对超市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体验到了独立购物的乐趣,更培养了孩子们为家庭着想的意识,真正的让孩子体验到了我长大了,我真正成为家庭的一员了。孩子们很自豪的说:“今天我当家了!”真心希望家长们在今后的购物中,都能让孩子积极参与进来,让孩子真正成为家庭中的一员,给孩子当家理家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能力。只有让孩子学会自理,将来才能让孩子学会自立。
撰稿/摄影:李春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