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早期初等(小学)教育概况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北美基督教长老会在济南东青龙街创办了私立基督教正德小学。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创办了官立山东大学堂的备斋(小学) ,这是济南官办小学的鼻祖。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济南设立简易师范学堂附属小学堂、第一公立小学堂和义务高等小学堂。
1905年创办省城公立正始两等小学堂、教养局附设初等小学堂。
1906年创办薇垣公立两等小学堂和公立端本高等小学堂。
清末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小学教授科目分为必修科和随意科两类。初等小学必修科为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随意科为图画、手工。高等小学必修科增加图画,随意科为手工、农业、商业。
1909年(清宣统元年)济南有官立、公立高等、两等小学堂9所,即省模范高等小学堂、山东师范学堂附设两等小学堂、优级选科附设两等小学堂、客籍附设高等小学堂、第一公立两等小学堂、薇垣公立两等小学堂、东运公立高等小学堂、义务公立两等小学堂、官立女子小学堂,在校生共535人;教养局附设初等小学堂1所,在校生60人;学务公所官立初等小学堂20所,在校生803人。历城、章丘、长清、平阴4县共有小学堂58所,在校生610人。
1909年(清宣统元年),初等小学减历史、地理、格致3科目,增乐歌1科目为随意科;高小则增加乐歌、英文两科目为随意科。济南各官立、公立小学堂课程设置与上述规定基本相同。
1912年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随即发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规定各学堂改称学校。
1912年底至1913年,山东省依照部颁《小学校令》,将24所济南官立小学堂和历城县小学堂改为省立小学校,这些学校的名称及地址是:
山东省立模范高等小学校(贡院墙根)
山东省立第一高等小学校(南新街)
山东省立第一初等小学校(南新街)
山东省立第二初等小学校(莪雅坊)
山东省立第三初等小学校(卫巷)
山东省立第四初等小学校(天齐庙)
山东省立第五初等小学校(制锦市)
山东省立第六初等小学校(柴家巷)
山东省立第七初等小学校(杆石桥)
山东省立第八初等小学校(后营坊)
山东省立第九初等小学校(三和街)
山东省立第十初等小学校(红墙庙)
山东省立第十一初等小学校(三皇庙)
山东省立第十二初等小学校(山水沟)
山东省立第十三初等小学校(东门里)
山东省立第十四初等小学校(司家码头)
山东省立第十五初等小学校(阎公祠)
山东省立第十六初等小学校(城隍庙街)
山东省立第十七初等小学校(祭坛巷)
山东省立第十八初等小学校(长春观)
山东省立第十九初等小学校(西公界)
山东省立第二十初等小学校(东城根)
山东省立第二十一初等小学校(东流水)
山东省立第二十二初等小学校(十王殿)
1915年,济南的省立小学增至27所(高等小学1所、两等小学2所、初等小学24所);历城县立小学251所(高等小学1所、两等小学5所、初等小学245所),在校生6899人。1917年济南的省立小学大量减少,只保留8所,其余全部改为历城县立。
8所省立小学是:
省立第一师范附属第一小学
省立第一师范附属第二小学
省立女子师范附属小学
省立模范高等小学(包括附属国民学校)
省立制锦市高等小学(包括附属国民学校)
省立莪雅坊高等小学(包括附属国民学校)
省立新育小学(包括附属国民学校)
省立竞进女子高等小学(包括附属国民学校)
历城县立小学292所(高等小学并设国民学校4所、国民学校284所、女子高等小学并设国民学校1所、女子国民学校3所)。
1912年,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废止读经科,女生增加裁缝科。初小科目有修身、国文、算术、游戏、体操、图画、裁缝、手工、唱歌,后两科为随意科;高小科目有修身、国文、算术、中华历史、中华地理、博物、理化、图画、手工、体操、游戏、裁缝、唱歌、英语、农业、商业,后4科为随意科。同年,教育部又颁布《小学校令》,取消随意科,各科目均为必修课(裁缝限于女生,英语限于男生),博物、理化两科合并为理科,其他没有变化。
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学校系统改革令》,同时制定小学课程纲要,规定小学课程为国语、算术、卫生、公民、历史、地理、自然、园艺、形象艺术、音乐、体育科;初小将卫生、公民、历史、地理4科合并为社会科。
1925年,济南的省立小学仍为8所,历城县立小学增至338所,在校生11932人,另有私立小学8所,在校生692人。 军阀张宗昌主鲁后,学校数量锐减。
1928年历城县小学减至288所,在校生减至7954人。
“五三”惨案期间,济南地区的小学全部被迫停课或停办。
1929年市内小学渐次恢复,同时省立小学除师范附小外,均改为省立实验小学。
省立模范小学改为省立第一实验小学(学生410人,校长陈剑恒)
省立制锦市小学改为省立第二实验小学(学生599人,校长梁竹航)
省立竞进小学改为省立第三实验小学(学生745人,校长秦文郁)
省立莪雅坊小学改为省立第四实验小学(学生457人,校长孔缦卿)
省立新育小学改为省立第五实验小学(学生417人,校长李芸阶)
1931年,市区(不含郊区)有省立小学4所(省立第一、第二实验小学,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省立女子师范附属小学);市立小学16所(包括由原省立第三、第四、第五实验小学移交济南市并改称的市立第一、第二、第三实验小学),在校生共3700人;城立小学2所及私立小学21所。1934年市立小学增至34所,在校生共6844人。在此期间,还有以区“地区公共资财”设立的区立小学。1930年全市区立小学3所,1931年和1933年分别为19所和16所,全部是初级小学。
1927年开始,国民党政府推行“党化教育”,规定课程标准总目,把童子军、党义等列入学科。1930年,山东省政府教育厅根据1928年全国教育会议通过的初等教育目标,制定并公布《山东省市县区立小学课程暂行标准》,规定小学课程以“三民主义之精神,完成儿童本位之教育”为依据,并提出“补助儿童身体之发育,并增进抵抗疾病之能力”,“启发儿童生活必需之自然及人事的知识”等10项具体目标。小学课程设置有较大更动,高年级设职业常识,国语科包括谈话、读文、作文和写字,体育科包括童子军、舞蹈、国术,社会科包括党义,工艺科包括农艺、烹饪、缝纫,形艺科包括图画、剪贴、塑造;音乐科改乐歌科。到1937年为止,济南市各小学基本执行这一课程标准,只是低、中年级的社会科改称党义科,高年级的社会科改设党义、公民两科目,并增设童子军训练科。
1937年底济南被日军侵占,市内小学全部停办。第二年4月伪市公署教育局接办由“维持会”办的小学9所,并开始设市立小学。1940年,有市立小学34所,在校生共9873人;私立小学25所,在校生共5495人。1944年,市立小学39所,在校生共14156人;私立小学28所,在校生共9584人。日伪政权向市内主要小学派驻日本教官“监督一切校务”,在小学中强迫实行日语教育,推行“强化治安运动”教育,加紧实施殖民地奴化教育政策。
日伪时期,增设修身、日语科,取消党义、公民科,改工艺科为劳作科,其他学科与“七七”事变前同。
自1938年起,历城、章丘、长清、平阴等县先后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根据地内先后创办并逐渐发展抗日小学。历城县先后在仲宫区创建泉沟、核桃园、北丘、孙家崖、西老泉、西乐园、商家等初级小学,在柳埠区创建刘家峪、窝铺、桃科、套门、李家塘、拐把湾、尼东等初级小学。1940年,平阴县黄河北四区(牛角店)、五区(旦镇)的抗日小学发展到80余所;黄河南平阿山区在抗日县政府教育科领导下,成立抗日小学70余所。同年6月,章丘县民主政府成立,县文教科根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的教育纲领,发展抗日小学教育,下半年在南明、官营、双峰、横河一带成立抗日初级小学30余所,在校生1000余人;1942年抗日小学发展到近百所,在校生2000余人。规模较大、校史较长的抗日小学有:
历城县的高而小学、东泉小学,章丘县的南垛庄小学,长清县的济北抗日高小和平阴县立抗日高级小学。抗日小学师生经常参加抗日宣传活动。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颁发教育复员法令,1945年10月,济南市教育局派员接收原日伪办的39所市立小学。1947年1月,“为积极推行国民教育起见,依部令规定”,济南市县西巷小学等22校改为中心国民学校,阁子后街小学等24校改为国民学校,并新增国民学校4所。据统计,1947年济南市的公立小学有市立中心国民学校及国民学校50所、教学班373个、在校生23667人、教职员647人,省立小学6所、教学班91个、在校生5460人、教职员173人。这一时期私立小学激增,1946年有私立小学43所,第二年增至52所,济南解放前夕(1948年4月)私立小学已达60所,约占市区小学总数的一半。
日本投降后,各小学按194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的修正小学课程标准设置的教学科目有:团体训练(训育及卫生习惯训练)、国语、算术、体育、音乐、图画、劳作,初级加常识,高级加自然、公民、历史、地理4科。1948年小学课程标准又进行修改,将原来的团体训练改为公民训练,图画改称美术,一二年级音乐、体育合并为唱游科,美术、劳作合并为工作科。
1948年9月济南解放,人民政府对小学教育采取“迅速恢复”的方针,号召原教职员及学生登记报到,开学复课。年底,公立小学除原警员子弟小学、北宁小学、中正小学、建国小学停办和其他4所小学因房舍被毁未复课外,其余全部复课。1949年市区公办小学共67所(教育部门办62所、其他部门办5所),在校生34506人。对私立小学,政府采取扶持改造的方针,1949年市区60余所私立小学全部登记复课,在校生共10233人。1950年上半年,私立小学有4所停办,4所由政府接办改为公立,尚余50余所(即天光、海星、耕莘、黎明、乐实、淑德、培真、普育、善导、齐鲁大学附小、三育、进德、四育、光华、育德、真光、明光识字班、恤养院附小、化育、道化、诚善、新育、宏德、道德识字班、明湖、正宗、惠工、穆德、穆光、兴建、工商、永庆、新文、育群、仁爱、辅育、正光、平民、建美、育才、仁丰、成大、成通、宝丰、振兴、培文、中达、平庸、三营、忠恕、纪氏宏道小学及聋哑学校等),其中教会小学15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