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父亲讲三和街的故事(转载)

编辑:学校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8-05-04 14:25


听父亲讲三和街的故事

陈城成 

    三和街是条年代久远的老街,这里虽不像芙蓉街那么热闹,没有曲水亭街那么幽静,没有泉城路那么繁华,却有着让人感慨不已的故事。

  父亲说,三和街原长约五百余米,南北走向,南衔南圩子墙街,北接正觉寺街。关于三和街街名的来历,坊间有很多种说法,但我还是相信来自孟子文章中讲的“天和,地和,人和”这“三和”的说法。

  说到三和街必然要提到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间的三和街小学。父亲说,三和街小学曾出现过三个人物:一是王尽美,二是季羡林,三是巩俐。

  王尽美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共山东区支部书记。1923年秋天,他回到济南后,为了掩护自己的真实身份,在当时新育小学(三和街小学前身)任教。他白天讲课,晚上就和一些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进行地下活动。

  季羡林是著名的学者,也曾在三和街小学读过书。记得在他的《学涯泛槎》一书中这样写过:“新育小学坐落在南圩子门里,离我们家不算远。校内院子极大,空地很多。一进门,就是一大片空地,长满了青草,靠西边有一个干涸了的又圆又大的池塘,周围用砖石砌得整整齐齐……进门左拐有几间平房,靠南墙是一排平房。”父亲说,季羡林所说的南墙那一排老房子,在他上学时就有,但都成了教室。

  巩俐比我父亲小五岁,父亲是在三和街小学毕业,但那时并不知道巩俐的名字。再后来,巩俐和父亲上的都是济南二中。我想,他们多次擦肩而过的身影,一定也曾留在了三和街的记忆里。

  父亲记得很清楚,在三和街中间有家食品店,卖些油盐糖醋之类。那个食品店里,经常会看见一个拉地排车的老头,站在柜台前,左手捏着一个小酒盅,右手拿着一块咸豆腐干,浅浅地抿一下酒盅里的地瓜干酒,然后,就像怕咬疼了右手里的豆腐干似的,舔上几下。三两酒,他会喝上一个多小时。他似乎不是在喝酒,而是在消磨时间,或者说,是在向我父亲那般大小的孩子炫耀手里的豆腐干。要知道,那时候,小孩子是没钱买零食的。一次,父亲站在一边看了他很久,他突然很大方地让售货员递给父亲两块咸豆腐干,父亲赶忙摆摆手,后退着,生怕他干瘦的手指掐过来似的。

  赵芝训老师是我父亲二中时的副班主任,是一位很有名望的历史老师,她就住在三和街北头的一个小四合院里,房前有棵石榴树和一盆夹竹桃。父亲说,赵芝训老师很慈祥,即使是对调皮的同学,也是慢条斯理地给他们讲道理。一次,父亲没完成家庭作业,班主任唐玉淑要家访,父亲很是害怕,上历史课时,他一脸的愁云被赵老师看在眼里,一下课,就找到父亲了解情况,父亲如实地告诉了她。她抚摸着父亲的头说,我去你家吧。那次,赵老师到了父亲的家中,不但没提家庭作业的事,反而给我爷爷说,父亲是个很好学的孩子,做父母的不要给他太多压力,尽力少安排些家务活,有时间让他多看看书。父亲很感激她,要是换了别的老师,一顿胖揍肯定是逃不了的。

  前几天,和父亲一起路过三和街,父亲指指省中医对面的一个约十米长的坡道说,这条街只有现在这几家小门头房了,原来是一直通到泉城广场的。不经意间,我抬头看见了坡道路西居民楼墙上的“三和街”的旧路牌,在黄昏的余晖下,显得很有些沧桑感。

  浓阴下,我仿佛看见了王尽美、季羡林、巩俐渐行渐远的背影。

最新导读

扫二维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