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开云(中国)官方网站六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

编辑:教学处 发布时间: 2022-04-13 14:28


六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主题: 语文课更应返朴归真

活动地点: 学校四楼阅览室

参加人员: 田青主任及六年级教师

活动时间: 3月10日

主持: 韩祥鹏

记录人: 李洪倩

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分为两部分:主题研讨和课例研究。

一、语文课更应返朴归真

教研组长韩祥鹏指出:语文课堂,怎样上出“语文味”,特别是在过分强调“人文性”的今天,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常常是我们忽视的――没有真正走进去,品读课文语言,理解文字背后的广大空间。一味地去追求所谓的精彩,什么课都想感动天感动地。刻意地去挖掘教材,找甚至去造内涵。到头来只是一派虚假繁荣。与其那样,不如做些实在的,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打牢基础,读好、写好。

经验最为丰富的孙春华老师也说:课堂上的教学手段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切莫“同一首歌”。要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切莫“为表演而表演”。让学生从文本内容中去“入其境,悟其情”。

苏英老师也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了自己的理解,其中她对课堂上的“语文味”的重要性特别重视,并结合自己工作的经历进行了阐述。另外,田青主任从理论的高度指出:上出“语文味”,关键要研读课标,研读学生,研读教材,还要结合具体课例去积极实践。

二、集体备课《那个星期天》

下面主要呈现一下“品读课文,感悟写法”部分的研讨成果:

1.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

1)这里表现出“我”怎样的心情?(焦急、执着)

2)“看着”“我一声不吭”,这个动作写出“我”的心理是怎样的?(想看看母亲还有多少衣服,看看天是不是晚了,心存期盼。)

2.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越来越缥缈

师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写出光线变暗,暗示时间的推移,“我”的期盼落空。同时也照应“我”的心情,希望渐渐破灭的失落。

3.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1)“我”明白了什么?(今天是没有希望再出去了。)

4.我现在……那声音无休无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1)师引导学生感受:用光线的变化和声音,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写出等待中的孤独、时间的漫长及等待无果后的悲伤。

2)为什么光线“漫长而急遽”?漫长,时间长。急遽,虽然等待时间很漫长,但是“我”却并不希望黑夜降临,希望白天能更长一点。体现出“我”执着盼望的心情。

5.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

这里表现出他无比的悲伤、绝望的心情。联想迢迢牵牛星中的“泣涕零如雨”“脉脉不得语”,可以感受到那种极度地悲伤,无以言表。

6.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内心的绝望,无奈。

梳理人物的心情变化:期盼——愉快——等待——执着——焦急——失望——绝望

相对应的时间也产生了变化:阳光明媚——暗下去——消逝

7.总结

两条线索并行,写出人物的心路历程。

(设计意图:紧扣习作单元的教学目标,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对文章写作方法的理解和领悟上,在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更加关注表达。)

活动效果:  

田青主任指出“语文不是筐,啥东西都能装”,我们不能被“语文的外延”之类似是而非的口号所迷惑,而应回归语文的本色——言语能力是奠基性的,是语文课程、语文学科“质”的规定性得以存在、显现的基础,也是语文课程、语文学科得以发展的依托,舍此不称其为学科。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以我们深厚的语文功底引领学生落实语文的“本体”:外里显现灵活扎实的语言运用能力,内里表现为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升认识价值观。

 

 kaiyun·开云(中国)官方网站

最新导读

扫二维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