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月在手,弄香花满衣
11月29日下午,我如约而至,赴一场华美之约——全国第五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中学)。三节课,一个报告,收获满满。
把孩子从声音世界渡到文字世界
两节初中语文课,两位名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风华中学教师孙鸿飞和山东省济南市实验初中的黄淼老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饱含浓浓亲情的文章——《台阶》展现了父爱的深沉与厚重,《秋天的怀念》将母亲的细腻与温情展现的淋漓尽致。这两节课,两位名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把每一位听课教师都带入了文本情境之中,听课现场有老师因受到触动而轻微啜泣。学生也被教师的语言魅力深深感染,学着老师的样子,读得绘声绘色,读出了自己的感悟。
“把孩子从声音世界渡到文字世界”是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曾提出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得是一个优秀的朗诵者,因为声音具有文字不具备的力量。汉语的音乐性、汉语的特有声调,所有这一切,都使得汉语成为一种在声音上优美绝伦的语言。朗读既可以帮助学生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我们民族语言的声音之美,从而培养学生对母语的亲近感。
在诗歌的意象中邂逅美丽的“错误”
与温婉大气的马艳文老师徜徉在诗歌的海洋里,与诗中闺中女子一起等待心上人的到来。马老师学识渊博,对中国诗歌颇有研究。“意象”是本节课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整节课我们都沐浴在“意象”营造的诗情画意中。江南、东风、柳絮、青石、春闱……这一个个看似简单的词语却包含着丰富的意象。这一节课,不仅是学生连我们老师都感到收获颇丰。
现代诗歌《错误》的教学让我感叹于学生丰富的联想、独特的感悟和教师对学生自读自悟文本留有充分时间和空间。“美丽的错误”在学生中产生了不同的解读,给予诗歌新的生命。在诗歌的韵律和意境中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汉语言的独特魅力。
读《论语》打造精神特区
随着张斌利校长的娓娓道来,大家慢慢地走进了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岔河镇中学。这是一所偏僻的乡村中学,但是近年来却引来全国各地络绎不绝的参观者。这所学校“不设班主任、不设后勤老师、教师工作不考核、学生考试不监场……然而教师却有着积极的生命状态,学生有着良好的习惯。张斌利校长的专题报告,深刻阐述了《论语》对当今教育的深远影响,生动讲述了这所学校的精神来源——以“读经典”为依托,打造“精神特区”,打造学校精神文化内涵。张校长例举一个个鲜活的管理案例为大家详细阐述孔子教育思想在这所学校的再现,并就如何引领教师追求真正的幸福、自我实现的幸福、追求高效课堂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特见解。“岔河现象”打造了一个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渗透中华民族精神、充分展现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解读了这个“精神特区”的奥妙,让大家领略教育的另一番美景。“岔河现象”启迪大家无限思考,思考教育的本源,思考学校文化的重塑。
在短短半天的学习,我一次次感受到“掬水月在手,弄香花满衣”的快乐。是啊,掬起专家为我们带来的一捧清水,语文教学的乐趣与智慧就笑在我们的掌心了。品大师为我们带来的精彩,整个内心都满是花的芳香馥郁。掬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弯下去的是身子,掬起的是智慧。反思自己,从多年前模仿上好一堂优质课,到现在能够思考如何上好语文课,自己经历了一个由急功近利到重塑自已内在的心理历程。感谢这次机遇,让我感受到名师丰厚的文化底蕴,灵动的课堂艺术,自在的课堂氛围,带着这厚重的人文关怀,我会让自己乃至更多的生命绽放精彩!
(撰稿:教学 白洁)